第241节(2 / 2)

惹金枝 空留 2153 字 3天前

计安看向下首众人:“诸位,准备反攻了。”

等了这么久,终于等到了,众将齐齐起身听令。

“孟将军,你领左军,攻东城门。”

孟凡:“末将得令。”

“许将军,你领右军,攻西城门。”

许容文:“末将得令。”

“我领中军攻北城门。陈监军,你在后方替我压阵。”

陈威本以为会由他领兵攻城,却没想到安殿下将整个大后方都交到他手里。

这份信任胜过一切,他应得郑重。

计安让他们去做准备,屋子里剩下的都是无权无职,却能去往军中任何地方的几人。

“之前交战时我趁机送了四个亲卫进城,如果能找到机会,他们会配合潘一烧粮草。我不确定这四个人是不是活下来了,也不确定潘一能不能找到机会烧粮草,但我要为了那个可能做下些安排。”

计安起身走到一边,将卷起的舆图小心的展开来,示意丹娘过来指给她看:“丹娘,你点几个身手好的人,待时机到了去这个位置接应他们。”

丹娘看着上边写着‘符源城’三个字的舆图,只觉得比她见过的都更细致,她点点头,记下那个位置。

“游宵,你带上游家所有私兵强攻这一处。”

计安手指挪动,这个地方距离刚刚那一处不算太远,在这里强攻可以将那处的士兵调走,给潘一他们清路。还能起到牵制的作用,给北城门减轻压力。

游宵应是,上前记住位置。

示意他们去忙,计安看向神情并没有什么变化的时鸿。

越相处越明白,时家活下来的为什么是他。其他人都有了安排,只把时家余下了,换成其他人怕是都会沉不住气,可他从来没在时鸿身上有过那种感觉。

“时家人的去处,有没有什么想法?”

时鸿回的却是别的话:“我感觉陈威已经疑我了。”

“他才疑你,已经是你藏得足够好。”计安一点不意外:“他和老将军共事了好几年,比其他人更了解时家人,见过的时家人也多。你三叔有两年没来了,出事后变化也大。时绪来得少,认不得,这都正常。可你跟在老将军身边几年,他不说每天都能看到你,次数肯定也频繁,自然对你有熟悉感。”

“他是监军,时家军覆没,他脱不开关系。”时鸿看向计安:“我不信他,可殿下好像很信他。”

“觉得我把大后方交给他不妥?”

“是。”时鸿完全不藏着:“我知道殿下用种种手段辖制住了他,让他甘愿为殿下所用,可有时家这个例子在前,请殿下三思。”

计安笑了笑:“你明知时家军覆没和他脱不开干系,为何从来没有和我说过要找他算账报仇?”

“和一家之事相比,自然是先除外敌更重要,陈威近来表现尚算勇武。”

计安起身,示意岩一过来给他穿铠甲:“时家的事我记在心里了,之后肯定会给你们一个交待。不用担心陈威会背叛我,信任于其他人来说是难得,对他来说是从不曾有过,他稀罕,我也给得起。而且,元晨会留守。”

计安看向时鸿笑道:“你的妹妹教过我:用人不必用尽,算人不必算死。”

时鸿愣了愣,这是……小妹教的?

“时家军有你们,还未覆没。”计安接过头盔自己戴上,笑意一收,尤其显得郑重:“你领时家军做我的副军,今日若能破城,我希望是由时家军拿下这个大功。”

时鸿退后一步行礼,声音暗哑:“时家军,领命!”

第430章 反攻开始(2)

时鸿快步回到住处,一跨过院门就见祖父在院子里静静坐着。

和人来人往的前院相比,这里安静得好像身处另一个地方,可他分明记得记忆中的祖父明明高大威猛,纵马扬鞭。

心下一酸,时鸿上前道:“祖父,要反攻了。”

“一早把你叫去我就猜到了。”时烈掀起眉眼看向他:“此次攻城,有几分把握?”

时鸿确定时间尚算宽裕后,将安殿下的部署一一告知祖父,并将祖父推进屋,大早上的,露水重。

时烈听完心里便有了底,和安殿下打了这些日子的交道他也看出来了,那是个很有成算的人,不是强撑出来的,而是他知道前路要怎么走,他的每一步,都是他觉得该走的。

也就是说,现在,也到了该反攻的时候了。

“眼下实在不是说那些话的时候。”时鸿低下头去:“可知道殿下要将后方交到陈威手里,我就有些急了。是,您说过陈威身为监军,皇上怎么安排怎么做,可若此时皇上也来一道旨意让他在后方不给安殿下支援呢?”

“你这是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了。”时烈摇摇头,并不怪孙子:“他走至今天比其他人更不容易,防备心也更重。监军本就只听皇上调令,他岂会想不到这一点。他给陈威信任,是因为能拿住陈威的只有信任,而非他只能给陈威信任。而且他不是还留人了?窦家那小子就是他祖父的翻版,差不了。”

时鸿看向祖父:“我不信任陈威,若不是他,时家军不会全军覆没。”

“就算没有他,时家仍会有这一劫,换成刘威张威也无甚区别,源头在京城,不在他们身上。”时烈语气平平,全无变化:“鸿儿你要记住,仇恨你只需要放在心底,不必时时拿出来晾晒。国事在前,家事在后。待战事歇下来,才是我们算账的时候。”

时鸿沉默片刻,应道:“孙儿考虑不周,让您担心了。”

“比起这些个事,不虞那句‘用人不必用尽,算计不必算死’更让我惊讶。”时烈感慨:“只有国师,才不会让不虞的聪慧蒙尘。”

时鸿对说出这话的妹妹更加好奇,二弟每年去看过小妹后回来都会和娘说说她如今的模样和行事,他和父亲都会在旁边听一听。

所以他知道不虞在外边很快活,很开心,却不曾想过,那也是她学习的过程,亏得他幼时被各种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还羡慕过。